武陟县2018年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

时间:2019年01月10日 信息来源:武陟县植保植检站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一、播种前

对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地块实行土壤药剂处理。

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发生区,整地时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3kg,拌细干土25kg均匀撒施于犁垡上进行土壤处理,防止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

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重发区亩用70%甲基托布津2-3公斤或50%福美双3-5公斤加细土20-30公斤制成毒土于耙地前撒施犁垡进行土壤处理。

二、播种期

全面实行药剂拌种、种子包衣,严禁白籽下地。

对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一般发生区,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毫升+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

对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可亩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进行包衣。

对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毫升拌麦种15公斤,控制苗期传毒蚜虫和灰飞虱,对翌年早春小麦苗期蚜虫也有很好的早控效果。

三、越冬前

11月下旬重点搞好杂草防除。

对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每亩可用6.9%骠马乳油60-70ml,兑水30-4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对播娘蒿、荠荠菜、米瓦罐、猪殃殃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亩用75%苯磺隆(阔叶净、巨星)干悬浮剂1~1.8克,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兑水30~40公斤,以喷雾法均匀喷雾。

四、返青至孕穗期

重点搞好小麦纹枯病、蚜虫、麦蜘蛛、杂草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2月下旬至3月上旬,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洒至茎基部,间隔7~10天左右再施一次药,连喷2~3次。注意加大水量,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以提高防效。

蚜虫、麦蜘蛛:当小麦33厘米单行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以上时,每亩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防治。当苗期蚜虫百株虫量达到200头以上时,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喷雾进行挑治。

杂草防除:返青期是麦田杂草防治的有效补充时期,对冬前没有进行化除的麦田,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于上午10点—下午4点进行防治。返青至拔节前,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可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60~70毫升;以荠荠菜、繁缕、麦家公、猪殃殃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或10%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30~40公斤进行茎叶均匀喷雾。对杂草混生地块,可将上述药剂各用各量混合喷洒进行防除。

五、孕穗至成熟期

麦抽穗之后是多种病虫重发、叠发为害的高峰期,加之其生理机能逐渐减弱,极易发生早衰、干热风等,影响粒重和产量。因此,从小麦抽穗扬花期开始,要以防治赤霉病、条锈病、吸浆虫、穗蚜等病虫害为重点,开展“一喷三防”,在防治病虫的同时,普遍开展叶面喷肥,预防后期脱肥早衰,延长灌浆时间,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保丰收。

第一次“一喷三防”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期(4月中下旬)进行,主要以预防赤霉病、防治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为主,具体配方为: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稻区防白粉病)+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磷酸二氢钾400克,脱肥发黄麦田另加尿素10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第二次“一喷三防”可在小麦灌浆期(5月上旬)根据病虫发展情况及气象预报,酌情进行,主要以控制穗蚜,兼治白粉病、锈病、叶枯病,防早衰、防干热风,用药配方同第一次。为确保小麦质量安全,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且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期应不少于10天。

此外,还要拔出野燕麦等杂草。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