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病虫草害种类多、为害重,在播种后主要有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为害,直接影响出苗率;出苗后,面临杂草快速生长,争水争肥,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同时蓟马、灰飞虱为害较重,二代粘虫、二点委夜蛾间歇暴发为害;中后期病虫害种类多、发生为害复杂,玉米螟为害严重,棉铃虫、桃蛀螟为害逐步上升,玉米小班病、弯孢叶斑病、褐斑病等病害发生普遍,穗腐病为害逐渐加重。
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拌两喷”病虫草害防治模式。“一拌”是指播种期全面实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预防控制苗期地下害虫、苗枯病和刺吸性害虫。“两喷”是指3叶期前后喷施合适的除草剂除草,根据苗期病虫害监测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入杀虫剂或杀菌剂;大喇叭口期混合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微肥,压低病虫基数,通过“压前控后”减轻后期病虫发生为害。
一、播种期
播种前全面实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预防控制苗期地下害虫、粗缩病和土传病害,可亩用30%噻虫嗪悬浮剂10毫升+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8毫升拌种,或25%精甲霜·嘧菌酯·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400g-500g/100kg种子)拌种,确保一播全苗。
播后苗前对杂草未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防除效果较差的地块,要进行化除。
在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100毫升,或40%乙·莠悬浮剂120毫升,或30%硝·烟·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90-100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洒,喷洒时严禁喷洒到玉米心叶内或中午高温时喷洒,在喷药前后7日内不要喷洒有机磷农药,以免产生药害。同时根据田间病虫实时监测结果,有选择地加入杀虫剂或杀菌剂;如果二代粘虫、二点委夜蛾等害虫达到防治指标时,加入杀虫剂一起喷施,确保苗齐苗壮。
二、苗期虫害防治
重点搞好蓟马、灰飞虱、粘虫、二点委夜蛾、地老虎、棉铃虫防治。
蓟马、灰飞虱防治:于玉米2叶1心期,亩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
粘虫、草地贪夜蛾、二点委夜蛾、地老虎、棉铃虫防治: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毫升或5%甲维盐·高氯悬浮剂15毫升或4%甲维·氟铃脲悬浮剂30毫升或12%甲维·虫螨腈20克或3%甲维盐微乳剂20毫升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施药时间最好选在傍晚,阴天可全天施药防治。
三、中后期病虫防治
在大喇叭口期,通过杀虫剂+杀菌剂+微肥合理混喷,预防控制玉米褐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和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害虫,做到“压前控后”,一喷多效,综合防治中期病虫害发生为害,减轻后期病虫害发生为害程度。
玉米螟防治:对玉米螟要在大喇叭口期进行防治,每亩可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或细沙2~3公斤丢心防治,或每亩用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g-200g,兑水30公斤对玉米心叶喷雾。
大小斑病防治: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毫升或30%苯甲·吡唑脂悬浮剂30毫升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弯孢霉叶斑病防治: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3%噁霉灵·甲霜灵水剂50~80克或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5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
细菌性茎腐病防治: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40克进行防治。
褐斑病、南方锈病防治:亩用30%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或32.5%苯醚·嘧菌酯水悬浮剂3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或43%戊唑醇悬浮剂15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
顶腐病防治:亩用72%甲霜灵·锰锌300倍液喷雾防治。
化学调控:玉米8-10叶期,每亩可用30%胺鲜·乙烯利水剂20-25毫升,或30%胺鲜·甲哌鎓水剂15-20毫升,兑水30公斤叶面喷洒进行化控。在玉米籽粒形成期每亩可用0.01%芸苔素内酯水剂20克,兑水30公斤叶面喷洒,预防早衰。
四、注意事项
1、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防治玉米田苗期杂草,前后7天内禁用有机磷农药;除草剂使用要求高,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时间、计量开展防治,防止药害发生。
2、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根据苗期病虫发生情况,合理使用农药。在迁飞性害虫或大区域流行病害突然暴发时,及时开展应急防控。
3、混合喷药时,注意各种药物理化性质,先试用后应用,避免药害发生。
- 武陟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信用进企业宣传活动
- 武陟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武陟县2023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 河南武陟:科技赋能“智慧”春管
- 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操技术线上培训班
-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