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县小麦已进入生长中后期,正是决定产量的重要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针对今年小麦苗情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中后期管理应及早动手,以增加千粒重为中心,以防病治虫、防倒春寒、防早衰为重点,因地因苗制宜加强健身栽培,增强抗逆能力,确保今年小麦实现丰产丰收.
一、科学浇好灌浆水
抽穗扬花至成熟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若墒情不足应适时浇好扬花灌浆水,特别是优质专用小麦要早浇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籽粒正常灌浆,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抵御干热风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普通小麦以扬花后 10一15天浇水为宜,优质专用小麦在扬花后 7 天以内浇完,以后不再浇水,以免过晚浇水降低蛋白质含量和角质率,影响品质。浇灌浆水应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和掌握水量,不要在风雨天气前浇水,切忌大水漫灌,以防倒伏。
二、搞好病虫害防控
小麦中后期尤其抽穗以后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为害的高峰期,若控制不力,将给小麦产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小麦条锈病防控要采取“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对策,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 0.5%-1%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做到同类地块防治全覆盖,可亩用 15%三些酮可湿性粉剂 100克,或 12.5%烯坐醇可湿性粉剂 40一50 克,或 30%戊醇悬浮剂 10-15 毫升,兑水 50 公斤喷雾,重病田和感病品种视病情隔 7一10 天再喷一次,控制病害流行。
对赤霉病防控要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降低病害流行风险。抽穗扬花期,开展第一次“一主动预防”三”,重点预防赤霉病,防治蚜虫,兼治麦叶蜂、吸浆虫锈病、白粉病等。可亩用 25%氰烯菌醋悬浮剂 100 毫升(或 48%氰烯·戊咄醇悬浮剂 60 毫升,或 40%戊·咪鲜胺悬浮剂 35毫升)+37%联苯·嚷虫胺悬浮剂 10 毫升(或 15%嚷虫·高氯氟悬浮剂 9毫升,或10%叱虫咻可湿性粉剂.20克)+磷酸二氢200-400 克,优质专用小麦和脱肥发黄麦田另加尿素 1000 克兑水 50公斤均匀喷雾。要用足药液量 (航空植保无人机亩药液量应在 1升以上);若施药后 3一6 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第二次“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根据病虫发展情况及气象预报有连续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时需再喷药 1次,要注意轮换施药,确保控制效果,距收获期 20 天以内不再用药,确保小麦质量述板全。
三、预防倒伏
去年我县部分小麦由于晚播,播量增加,导致群体偏大后期存在倒伏风险,要避免在灌浆中后期或有大风的天气前浇水,防止倒伏发生。发生倒伏的麦田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同时视情况开展叶面喷肥,促进籽粒灌浆。
四、清除田间杂草
对节节麦、播娘蒿、野燕麦、大麦等杂草、杂麦较多的地块,特别是种子田和优质专用小麦田,要严格去杂,在开花结实前彻底拔除完毕,做到整株拔除,避免拔断茎秆,带到田外集中掩埋处理,减少下一年杂草杂麦种源
五、适时收获
“麦熟一响,龙口夺粮”。小麦成熟收获时间短,极易发生不可预测的灾害性天气,必须抢抓时机,科学收获。要在叶片枯黄、籽粒变成蜡质状、籽粒干重达到最大值的蜡熟末期及时收获。优质小麦收获前应去除田间杂株,收获时清净收割机内的异品种籽粒,并按同一品种连续作业,防止机械混杂。收获后单品种晾晒、单品种贮藏,保证优质小麦商品等级。
- 武陟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信用进企业宣传活动
- 武陟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武陟县2023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 河南武陟:科技赋能“智慧”春管
- 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操技术线上培训班
-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