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施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长期以来,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化肥的使用已经成为基本保障。但我县农田化肥不合理施用现象依然存在,如何在保证产量、培肥地力和减少环境污染前提下,安全高效使用化肥,已成为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通过该技术,实现了原测土配方施肥“养分结构、肥料用量、施肥时间、施肥位置”四方优化施肥模式转变为“养分结构、肥料用量、肥料品种、施肥时间、施肥位置”五方同步优化的化肥安全使用模式。通过增加养分结构调整,实现了氮肥以养分需求、目标产量与土壤供肥特征确定,磷、钾肥以土壤丰缺指标确定,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提高了配方的区域针对性;通过肥料用量调整,基于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供应水平,推荐全县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一体化施肥量定额标准,将化肥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通过肥料品种调整,实现酸性和碱性土壤因土施肥,以肥调土;通过施肥时间合理确定,实现作物全生育期肥料运筹合理;通过施肥位置的合理确定,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二、技术要点
(一)施肥分区
根据我县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实际,结合冬小麦、夏玉米生产类型与需肥特点、土壤类型与供肥能力等,分为砂、轻壤区和中、重壤区,详见表1。
表1 武陟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域划分表
区 域 | 产量水平 | 特 征 |
砂、轻壤 | 中高产区 | 土属主要为砂土 |
中、重壤 | 高产区 | 土属主要为两合土 |
依据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实际,氮肥用量根据田块肥力与产量水平确定目标产量,由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计算施肥量;通过土壤养分测试,确定土壤磷钾养分的丰缺等级,结合大田粮食作物养分吸收特点,磷肥按带走量(扣除土壤供应量)的0.3~2倍区间,钾肥按带走量(扣除土壤供应量)的0~2倍区间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制定、推荐全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域施肥技术指标(见表2)。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施肥方式主要采取土壤施肥与叶面喷施相结合的原则。
表2-1
武陟县冬小麦施肥技术指标与大配方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 | 区域大配方肥推荐 | ||||||||||
氮(N) | 磷 | 钾 | 产量水平 (kg/亩) | 底肥 | 追肥 | ||||||
产量 水平 (kg/亩) | 施肥量 (kg/亩) | 底追比 | 分级指标 (P:mg/kg) | 施肥量 (P2O5: kg/亩) | 分级指标 (K:mg/kg) | 施肥量 (K2O: kg/亩) | 配合式 | 施肥量 (kg/亩) | 品种 | 施肥量 (kg/亩) | |
<500 | 11~13 | 6:4~5:5 | <9 | 6~8 | <80 | 3~5 | <500 | 18-18-9 或相近配方 | 40~45 | 尿素 | 9~13 |
500~600 | 13~15 | 5:5~4:6 | 9~16 | 4~6 | 80~130 | 2~4 | 500~600 | 40~45 | 10~15 | ||
>600 | 15~18 | 5:5~4:6 | >16 | 3 | >130 | 0~2 | >600 | 45~50 | 15~20 | ||
450~550 | 12~14 | 7:3~6:4 | 7~17 | 4~6 | 70~120 | 3~5 | 450~550 | 22-15-8 或相近配方 | 40~50 | 尿素 | 8~15 |
>17 | 4 | >120 | 3 |
注:1.区域配方以45%或40%计;
2.滩区旱作麦区返青期追肥视苗情而定;
3.表中推荐施肥及配方均在玉米秸秆全部还田基础上进行,如无秸秆还田,施肥配方或施肥量可适当调整。
表2-2
武陟县夏玉米区域大配方推荐
区域 | 产量 水平 (kg/亩) | 分次施肥 | 一次性施肥 | ||||||
底肥 | 喇叭口期追肥 | ||||||||
配合式 (45%) | 施肥量 (kg/亩) | 品种 | 施肥量 (kg/亩) | 配合式 (45%) | 施肥量 (kg/亩) | 配合式 (40%) | 施肥量 (kg/亩) | ||
高产区 | <500 | 20-10-15 或相近配方 | 25~30 | 尿素 | 8~10 | 30-7-8 或相近配方 | 35~40 | 27-6-7 或相近配方 | 40~45 |
500~600 | 30~35 | 13~15 | 40~45 | 45~50 | |||||
600~700 | 35~40 | 16~18 | 45~50 | 50~55 | |||||
>700 | 40~45 | 18~20 | 50~55 | 55~60 | |||||
中高产区 | <450 | 20-10-15 或相近配方 | 25~30 | 尿素 | 6~8 | 28-5-12 或相近配方 | 30~35 | 26-4-10 或相近配方 | 35~40 |
450~550 | 30~35 | 8~10 | 35~40 | 40~45 | |||||
550~650 | 35~40 | 10~12 | 40~45 | 45~50 | |||||
>650 | 40~45 | 12~14 | 45~50 | 50~60 | |||||
注:1. 大配方推荐以45%和40%含量计算,若采用其他含量,按比例折算即可,同时施用量适当增减;施肥量均为实物量; 2. 连续三年秸秆还田的夏玉米田可减少钾肥施用量,高肥力地块肥料用量可适当减少; 3. 小麦—玉米轮作一体化施肥中,若磷钾分配以小麦季为重,玉米季磷钾肥用量在上述推荐的基础上酌减。
|
(二)不同区域化肥施用用量定额
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冬小麦、夏玉米丰产优质、化肥减量增效、土壤合理培肥、生态环境绿色友好的目标要求,推荐冬小麦、夏玉米氮素化肥总量控制指标(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区的氮肥施用上限推荐指标
分区 | 氮(kg N/亩)限量指标 | |
冬小麦 | 夏玉米 | |
砂、轻壤 | 16 | 16 |
中、重壤 | 19 | 18 |
(三)土壤施肥与运筹
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农业生态环境适合冬小麦生长,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褐土,是我省冬小麦和夏玉米优质高产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施肥以一底一追为宜,其中氮肥一底一追分期施用,磷、钾肥一次性底施。氮肥追施时期为返青至拔节期,具体时间视苗情而定:一般麦田返青期、壮苗麦田拔节中后期、旺长麦田拔节后期结合灌水追施。夏玉米以种肥同播为主,夏玉米亩产500 kg以上田块,当季可适当调减5%~10%氮肥用量;有效磷含量高于25 mg/kg田块,当季可适当调减10%~20%磷肥用量。
(四)叶面喷施
叶面喷施主要用于冬小麦追肥管理。在冬小麦中后期施肥管理中,各施肥类型区可根据冬小麦长势、土壤养分状况,结合“一喷三防”,合理喷施,综合促防。
1.中筋冬小麦
(1)中高肥力或偏旺生长麦田。以喷施磷酸二氢钾为主,亩喷施量不低于200 g,降低干热风的危害,提高麦粒重。
(2)低肥力麦田。有针对性的选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殖酸、有机水溶肥料,强化营养平衡,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早衰,增加粒重,提高品质。
(3)晚播与基肥施用不足麦田。视苗情与土壤供肥情况,选用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殖酸、有机水溶肥料,迅速补充营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结实率。
2.强筋冬小麦
冬小麦抽穗至扬花期、灌浆中后期,亩用2%的尿素溶液叶面喷施,以促进籽粒氮素积累,提高品质。
(五)肥料用量选择
不同施肥区域、各类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块施肥可根据土壤供肥状况、秸秆还田水平等因素,在推荐的施肥量范围内适当调整。一是连续三年秸秆还田的麦田可减施钾肥;二是同一产量水平下,肥力高的麦田可相应选用低施肥量;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小麦季随深耕深翻亩施农家肥1~2 m3,或商品有机肥100~200 kg。
(六)施肥位置
小麦基肥在耕前机械撒施,随耕作翻入耕层土壤,玉米宜采用种肥同播或种肥异位分层施肥,作业深度一般为15~20 cm。追肥时尿素开沟条施,沟深8~10 cm,距离播种行8~10 cm。
(七)减肥增效范围与措施
氮肥用量,可适当调减5%~10%;磷肥用量,在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25 mg/kg时,可适当调减10%~20%;钾肥用量,在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130 mg/kg时,可适当调减10%~20%。但施肥量不得低于土壤养分收支平衡。
- 县农业农村局开展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宣传工作
- 武陟县农业农村局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宣传工作
- 武陟县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
- 武陟县花生机械化起垄播种技术操作规程
- 武陟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 武陟县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